自古吟诗作对是文人骚客闲暇时的游戏。默然虽草莽之人,却喜网海泛舟附庸风雅。寄闲情结诗缘,学疯猫以自欢。访大漠与风行,闻叶语忆罗兰。饮酒井如甘露,携幽梦醉远山。约哥们听小雨,赏雪景折梅还。探缘故写寒文,驰原野敢挥鞭。从新来过真如梦,邂逅渔家思炊烟……学老牛辛勤耕耘笔不辍,赞山竹黑雪压顶志更坚。网海畅游两三年暂且不提,且说:
某日默然在村里闲逛,遇到座山雕,只听座山雕开口发问:
座山雕:一室雅士皆寂寞
默然答:满屋春色暗香传
座山雕:天荒地老人何在
默然答:南来北往待春归
座山雕:夜雨无声 长亭半醉思折柳
默然答:瑞雪有情 冰心一片待画梅
座山雕:携壶踏春却喜青山排闼至
默然答:抱琴枕石只待仙鹤载情归
座山雕:秋风洗寒林万顷枫红谁寻觅
默然答:春雨润荷塘一朵莲青我珍藏
座山雕:四海皆家沧桑世道三杯酒
默然答:一间陋室寂寞情怀六弦弹
座山雕:几十年风雨更思闲处观北斗
默然答:八千里云月只羡鸿雁向南飞
座山雕:山高亭近月
默然答:水低湖清明
座山雕:半生常恨学无术
默然答:一世唯恋墨馨香
于是,座山雕阴笑着摆驾回山,默然偃旗息鼓彻夜未眠。
得,暗号不对,咱就别想进威虎山了!
一段笑话,怡情开怀。
俗话说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就上面的几句称对话尚可,称作对则贻笑大方了。不说平仄不对,就是词性也出入甚多。博友对默然的赞誉实在让默然汗颜。如论作对,我这完全是滥竽充数。别说在谈笑间能自如作答,就是让默然长思推敲也未必能对的工整。不谦虚的说,默然真是——对不起!
对联是我国的特产,也是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,有自己的特殊本质。
在我所受的教育中,对联是残缺的一课。所以说起对联自己实实在在的是个门外汉。前日,在梅子的博客中看到一篇博文《有趣的对联》兴趣盎然。
我们且不去考究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,但就对联的表达形式有这样几个特点:
第一个特点,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。
第二个特点,是上下两联彼此对仗。一是词类相当,即实词对实词,虚词对虚词。二是结构相应,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,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。三是上下联的节奏句式要一致。
第三个特点,是上下两联平仄对立。对联对平仄的要求,没有对仗的要求严,逢单的字常常可平可仄。但是上联最后一个字,一定的用仄声,下联最后一个字,一定得用平声,这已是一种定例,不能随意打破。
第四个特点,是上下两联字不重复,特别是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字。
第五个特点,是上下两联语意连贯,混成一体。
对联是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字形式,流传的关于对联的趣闻轶事有很多。经典的对联常常让人饶舌三匝,余香未尽。
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秀才上京赶考,路过山西省洪洞县,突发灵感,吟出上句:洪洞县共同三点水。可是苦思冥想不得下联,非常悲观,觉得自己十年寒窗竟然连一个对联都对不上怎么还有脸上京赶考啊。于是将事情书于墙上,随打道回府。几年后,又一个秀才上京赶考,看到此对,也是想不出,羞愧难当。准备回家的时候,去寺庙烧香,去的寺庙名:慈悲寺,灵感一动,对出下联:
上联:洪洞县共同三点水,
下联:慈悲主兹非两条心。
看看,这就是天作之合。
对联看起来简单,真正对好却非易事。文学是要长期的积累,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提高。练习作对,可以历练我们的文字功底,对写格律诗有很大的帮助。网友老牛先行,在当地被誉为十大诗翁。现在每天更多的是潜心作对,我猜想也是为了把基础打得更牢靠的缘故吧。
去年博友陈麒羽出联征对,默然绞尽脑汁也只试对了个别几联:
所出上联: 数点渔村依古岸
默然对下联:一尊睡佛卧青山
默然对上联:慧心勘破三春意
所出下联: 空水澄鲜一色秋
上联:秋雨红林枫韵染
默然对下联:春风绿岸菜花香
下面几个对联则平仄欠佳了:
上联:潇湘夜雨花心动 默然对下联:莲湖微波月影移
上联:村姑照水思飘絮 默然对下联:渔翁对酒诉衷情
上联:花板润沾红杏雨 默然对下联:峭壁墨染绿苔依
上联:漠漠水田飞白鹭 默然对下联:欣欣翠柳待黄鹂
一日,访博友西楚浪子,看到博友在征对——
出联:折扇画虎龙,扇收卧虎藏龙,扇舞虎跃龙腾。
此联生动形象,内含两个成语。默然思索良久,试对如下:
出联:折扇画虎龙,扇收卧虎藏龙,扇舞虎跃龙腾。
应联:晓风赏花月,风靡羞花闭月,风清花好月圆。
今日看到博友路草的博闻《抛砖引玉凤求凰》默然还是对不起。引用在此,供朋友赏读娱乐吧!
抛砖引玉凤求凰
十多年前,朋友觥筹交错、附庸风雅时,听到了一求对了好多年的地名上联:
岩山石,炭山灰,山山出石灰;
说的是益阳桃江灰山港,漫山遍野的岩石,出产石灰和煤炭,不知哪朝哪代,文人雅士撰出了这样一上联,开明绅士出过重金求下联。
把这上联放入梅子博客—1月23日《有趣的对联》后,又煞费苦心想过,昨晚酒醉八九分的,想到了大成至圣先师,孔夫子不是孔老二吗?读书人不都是他的弟子吗?便勉勉强强凑了一下联:
佬人老,仁人二,人人从老二。
方家博友默然认为上联妙,这下联对的很牵强。
从孔夫子想到父母,还是这六个字,再凑一下联:
仁人二,佬人老,人人从二老。
路草贻笑大方,以期抛砖引玉!
评论